联系我们

博客

工程师博客

绘制表达清楚的图纸

不要把图纸做成单相思的情书

我们的业务是按照客户要求的技术参数进行设计,组装产品。在此过程中,“绘制图纸”的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要素,我绘制图纸时特别小心注意。
这是因为,图纸完成质量的好坏会对产品工序造成重大的影响,需要修改时,还会直接关系到设计,作业效率。因此,对于我为什么对绘制图纸非常注意的问题,我想通过两件事介绍一下它的来龙去脉。

禁止使用非通用的表述规则

第一件事是由于产品增加功能而对布线进行改造。改造内容只是单纯的增加布线,或者去除原有的布线,并不是非常复杂的事情。但是,正要改造时,现场却出现了问题。现场报告指出,虽然增加布线没有问题,但是不知道哪条是要拆除的布线。我前往现场进行详细调查后发现,在组装产品时,我绘制的电气布线图的分路点全部都是用“・”标记表述的,也就是说,没有标明具体的分路位置,而具体是由布线厂家进行分路判断的(图1)。

图1 电气布线图错误表述的过程

完工后只是过去了几年的时间,当时厂家负责施工的负责人在改造时已经不知道具体是从哪里分路的了。“・”标记主要是在表示系统整体的结构图中用于表现系统内的各区块是并联连接的。但是,如果在电气布线图上使用这种标记,则无法表现出具体是从哪里进行布线分路的。例如,是从输入侧端子座进行分路,还是从输出侧的端子座进行分路等等。在电气布线图中表示布线的分路时,需要从计划分路的位置用斜线引出(图2)。

图2 在电气布线图中的分路正确表述

为什么使用“・”标记绘制了图纸?是从哪里复制过来的吗?或者是过度信任长期合作的布线厂家,为了布线方便而全部交由其处理了呢?针对这些问题,我至今仍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结果,为了确认布线的分路点,甚至拆除了本来不需要拆除的布线,给负责改造作业的人员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汲取这次失败的教训,为了绘制图纸而制定了规则,认识到如果不遵守这一规则就会带来麻烦。通过这次经验教训,我学会了即使是长期合作的厂家,也不能全部交由其进行处理。为了更高效地布线,应确认零部件的装配位置,考虑最短的距离,与可能会受到影响的布线的间隔等,对理所当然的事情保持更加清醒的认识,自己去思考并做出指示。

我认为的和你认为的“一般”是不一样的

第二件事是产品未能按照自己的设计意图完成组装。本来以为自己画的图纸是很清晰明了的,但是零部件的安装方法,布线的走线,线型等与自己的意图产生了差异。请别人修改会浪费时间,最终决定自己进行修改。托这项工作的福(?),我的焊锡,压接作业水平有了很大的长进,但这是一种费时费力的工作,而且对制造部有了心理压力,“他们为什么就搞不清楚呢”。

但是,自己单方面的焦虑是于事无补的,最终还是决定到制造部听听他们的说法。通过了解,他们给我的反馈是:“我自己是这么想的”,“一般不都是这样吗”,“我看不懂你要表达什么意思”。我的想法也是“一般不都是这样吗”,最终得出的结果是大家的“一般”出现了差异。
按理说,图纸可以说是让设计与制造达成 “共识”而采用的方法。但是,如果过于沉溺于绘制图纸或者布线作业(虽然这不一定是坏事),对自己作业的(单方面认为的)正确性的认识就会增强,而出现问题时,便会顺理成章地认为“出错的是对方”。这就好比向单相思的对象送出的情书。而表达并不等于理解。

最终目标是可轻松生产出产品的图纸

那么,好的图纸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我以塑料拼装模型为例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
在市场上销售的塑料拼装模型基本上不用请教任何人,只要看着说明书就可以完成。虽然成品的效果可能会有所差异,但无需带入自己的“一般”概念,可以做出相同的物品。基于这种现象,我产生了一种想法──“好的图纸应该就是不让绘制者带上不必要的主观想法的图纸”。

图纸绘制者出现“不明白图纸的意思”的情况另当别论,应该抛弃“我一般是这么认为的”,“因为我是这么想的”的想法,绘制可轻松生产出产品的图纸。我开始思考,如果是这样的图纸,最终就可以生产出相同质量的产品。站在看图纸的人的角度去考虑,关注如何才能更清晰易懂,如何才能不出现错误等方面。假设出现产品未能按设计意图生产出来的情况,也会马上想到“是不是图纸不好理解?”,而不是去推卸责任。

当然,通过对话频繁地交流,消除彼此间的疑问也是非常重要的,关于这一点,我也比过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此后,对装配好的产品的修改也有所减少,工序的推进也更加顺利了。
我想,各个企业和集团都会有关于图纸的规定。在这种规则之下,绘制图纸时思考生产产品的人会如何理解图纸,即,为对方提供方便。这属于人际关系的基础,我相信通过提高图纸的完成度,更有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TEXT BY
石川 隆宏
解决方案开发部 解决方案开发课

联系我们